一个成功的卖场犹如一幅精美的画作,色彩规划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如同绘画时需要确定色彩基调再描绘细节,卖场亦需整体把握色彩流向,并注重细节处的色彩处理。
色彩规划不仅要协调和谐,更需具备层次感和节奏感,以吸引顾客目光,激发购物欲望。未经色彩规划的卖场往往显得杂乱无章,容易使顾客产生视觉疲劳。
卖场的色彩规划流程应由整体到细节,包括总体色彩规划、陈列组合面色彩规划以及单柜色彩规划。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掌握卖场的色彩走向,同时确保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考量。
在进行卖场色彩规划时,首先要分析服装产品的分类特点。根据品牌特色、设计风格和消费者群体等因素,服装品牌会对商品进行色彩或其他主题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会影响色彩规划的手法,因此在规划前必须明确本品牌的分类方法。
按色彩或系列主题分类的色彩陈列法较为容易搭配,因为设计时已考虑色彩搭配。按门类及非色彩分类法则需更注重价格与色彩的平衡。这种分类法在色彩搭配上可能更具挑战性,针对难以协调的色彩,可通过大的色彩分类进行初步调整,再对细节进行优化。
对比色搭配和类似色搭配在卖场中都很常见。对比色搭配视觉冲击力强,常在橱窗陈列中使用;而类似色搭配则营造柔和、有序的氛围。明度排列法也是关键,通过色彩的明度变化,增加卖场的动感和秩序感。彩虹排列法给人亲切、和谐之感,但实际应用机会相对较少。间隔排列法则是卖场侧挂陈列中最常用的方式,它通过色彩的间隔和重复产生韵律和节奏感。
服装色彩的世界是复杂且多元的,特别是女装,不仅款式丰富,色彩更是绚丽多姿。在一个系列中,找到能够形成渐变排列和彩虹排列的服装组合是一项挑战。间隔排列法因其灵活的组合方式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
尽管间隔排列法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服装的色彩、长短、厚薄,以及素色与花色服装的变化。陈列师在面对繁杂的服装时,首先会按照分类原则进行分类,然后进行色彩的间隔。形态间隔和色彩间隔是间隔法的两种主要方式,通过裤架、衣架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搭配,创造出形态和色彩的趣味性。
在运用色彩间隔法时,重要的是将服装色彩进行调整,将相同色彩归在一起,并选择其中最特别、最引人注目的色彩作为间隔色。间隔法的原理在于运用明度或彩度上的对比,使陈列更加生动鲜明。在陈列柜和橱窗中都可以广泛运用此方法。
除了间隔法,色彩搭配也是关键。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已经拥有成熟的色彩搭配理论和技术。比如美国的卡洛尔·杰克逊女士的色彩四季理论和英国的玛丽·斯毕兰女士的十二季色彩理论,都为服装品牌的色彩搭配提供了指导。现在,色彩搭配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应用,包括流通、建筑及环境企划、室内设计、广告和服装设计等。
在日常生活中,色彩搭配也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红靠黄,亮晃晃”,“要想精,加点青”等色彩搭配规律顺口溜,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色彩搭配。在中国,“色彩搭配”咨询这一理念在20世纪末才开始传入,但现在已经风靡全国,对人们的穿衣打扮、商业企业的营销、城市与建筑的色彩规划以及全社会视觉环境的改善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卖场中,服装的色彩搭配也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例如上浅下深和左深右浅,这样可以增加视觉上的稳定性和井井有条的感觉。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定于这些规则,关键是要有一个统一的序列规范。
色彩在服装陈列与卖场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服装色彩明度的高低会给人一种前进或后退的感觉,利用这一视觉规律,可以将明度高的服装陈列在前面,明度低的放在后面,以增加卖场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对于整个卖场的色彩规划,也可以有意识地将明度低的系列放在卖场前部,进一步突出产品的视觉冲击力。
在实际应用中,色彩还能引起人们膨胀与收缩的视觉感受。高纯度的颜色会给人膨胀的感觉,而低纯度的颜色则给人收缩的感觉;同样,明度高的颜色会给人膨胀感,而明度低的颜色则给人收缩感。这些特性可以被用来调整和优化服装陈列的效果。
标准型身材拥有平均的身高、胸围和臀围,腰部大约比胸围小20厘米。为了让身材看上去更接近于标准型,可以采用色彩修正的方法。在适合一个人的色彩群中,既有膨胀色也有收缩色。合理使用这些颜色可以修正身材的弱点或强调优点,达到完美的效果。如果不当使用,可能会强调一个人的弱点,漂亮的颜色如果位置不当,也会破坏整体色彩形象的平衡。
在色彩搭配方面,有一个简单的口诀:“上浅下深、左深右浅、前浅后深”。这个口诀可以被用来指导卖场的货架和陈列面的色彩排序。在调色过程中,需要注意塑料着色的多功能性,比如提高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特殊功能如导电性和抗静电性。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配色,可以配出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且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色彩在服装陈列和卖场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合理搭配和使用,可以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的陈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