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的CEO李想最近又在微博上分享了他的“成功经验”。他强调,理想汽车的核心驱动力是成长,而非传统认知的产品驱动。他还透露了华为加入后,问界M7对理想ONE的冲击。那么,理想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挑战?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根据李想的表述,2022年三季度,在华为的助力下,问界M7的发布直接对理想ONE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其销售崩盘并提前停产,团队也遭受了重大打击,甚至导致大量产品专家离职。理想为此支付了10亿的供应商赔偿。这也为理想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建立了信任,并为后来的支持打下了基础。理想汽车通过不断的实战学习,逐渐优化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以及生产制造等流程,使得理想L8一炮走红,顺利接替理想ONE。
关于问界M7是否全面超越理想ONE的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从产品角度看,虽然两者都是中大型SUV,但理想ONE在车身尺寸上优势明显,尤其对于主打舒适性而言。理想ONE还配备了许多独特配置,如副驾驶娱乐屏、全面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等。问界M7也有其优势,例如车机系统体验可能更优秀。两款车虽有竞争,但各有特色,并不构成直接的市场抢夺关系。
尽管理想ONE的销量受到一定影响,但从整体市场趋势来看,这更多是因为产品换代的自然规律。理想汽车的新车表现强劲,如理想L8的销量稳步上升。将理想ONE的停产归咎于问界M7并不完全合理。李想的言论可能更多是为了制造话题。
尽管面临竞争和挑战,但理想汽车依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理想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已连夺多个新势力的销量冠军。其营收也首次突破百亿。随着新车型的推出,理想汽车有望在短期内实现更大的销量增长。理想汽车提出在2024年超越BBA的目标仍然颇具挑战性。目前看来,尽管有理想汽车表现出色的一面,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关于问界M5的表现也值得关注。作为华为与金康赛力斯合作的高端品牌AITO的首款车型,问界M5在市场上的表现十分强劲。其销量稳步上升并透露出爆款的潜力。目前,AITO已经推出了两款SUV车型——问界M5和问界M7,并分别在各自的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更多车型的推出和市场的不断拓展,问界汽车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的突破。关于理想ONE停产是否应归咎于问界M5以及理想汽车能否超越BBA等问题,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以上内容改编自易车号的作者车壹圈的文章,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根据乘联会的数据,问界M5的6月份销量达到7002辆,显示出强烈的爆款潜质。作为与华为紧密合作的汽车品牌,问界汽车曾经一度实现月销破万辆的业绩,然而近期的销量却下滑至不到4000辆。究其原因,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问界的竞争优势已明显下滑。该品牌曾经依靠智能座舱、零重力座椅、智能辅助驾驶以及华为的DriveONE增程电驱平台等优势赢得市场。但随着其他车企在智能化和技术方面的投入逐渐加深,问界的优势逐渐减弱,与其他后起之秀的差距逐渐缩小。
车型存在的缺点逐渐突出。从问界汽车的首款车型交付至今,M5、M7的车型在噪音、舒适性以及质量稳定性等方面一直受到质疑。而在市场检验的长期过程中,新款车型并没有针对这些缺点进行显著的改进。尤其是问界M7的油改电问题和碰撞测试中A柱弯折的问题更是被消费者所关注并放大了其缺点。
营销能力有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问界汽车初期的销量得益于余承东的领先式营销,但年轻消费者并不完全接受这种营销方式。随着第一批华为粉丝提车后,后续销量的支撑不足。尽管问界汽车在华为门店内销售,但华为的营销能力在汽车领域仍然有限,仅靠余承东个人的努力难以支撑整个品牌的销量增长。
售后服务水平也是影响销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问界汽车的售后服务由赛力斯汽车负责,其服务水平相较于华为的售前服务有所欠缺。车主们对问界的售后服务多有不满,反映其态度一般、售后处理效率低,并且售后网络覆盖不全面。售后权益的兑现问题也是导致问界口碑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问界汽车销量的下滑主要源于其竞争优势下滑、车型缺点突出、营销能力有限以及售后服务水平一般等多方面原因。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问界汽车无法跟上其他车企的竞争步伐,其高端的品牌定位与实际的产品力和服务水平不相符,最终使得销量不增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