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软件

安卓游戏

文章速递0

首页> 资讯攻略> 热点新闻>

中国这十年,世界怎么看|“中国真的看到了未来”——专访俄罗斯知名汉学家马斯洛夫

2022-10-13 04:02:32编辑:zehong

  参考消息网10月11日报道(文/刘恺)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专家阿列克谢·马斯洛夫是俄罗斯知名汉学家,常年致力于研究中国。他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回顾了十年来中国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对外交往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在他看来,“中国真的看到了未来。中国对未来充满期待”。

  “中国人相信他们的梦想”

  《参考消息》:请谈谈您如何与中国结缘?为什么一直坚持中国研究?

  马斯洛夫:我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1986年毕业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对俄罗斯乃至全世界会如此重要。当时选择去学中文的人,几乎被认为是疯了。那时候大家都想学日语、英语等其他语言。我特别想学中文,因为我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着迷,看了不少跟中国有关的书籍。因此,我选择中国作为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很喜欢中国文化、武术和气功,因此在少林寺生活了一段时间,结识了许多僧侣,接触了少林拳、少林医学(中医的一个分支)和佛教。这段经历为我提供了理解中国文化的新视角。

  在这一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对自己极为重要的三件事情。首先,中国是多姿多彩的,没有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似,所以你不能因为只访问过一个地区,就说“我了解了中国”。其次,你需要与人交流。仅有关于中国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除非你亲自住在一个中国村庄,参加过一些同中方的正式谈判,然后经历了从西藏到浙江的旅行,你才能说“我对中国有所了解”。第三,你需要时间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对我来说,研究中国不能着急,因为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理解它。

  《参考消息》:您第一次访问中国时留下了什么印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马斯洛夫:1989年,我作为一个青年代表团的成员首次来到中国,游历了福建省、广东省和河南省等地,并与不同的大学进行交流。我当时身上只有14美元,那是我的全部家当。我遇到了许多极好的中国人,最后我离开中国时,身上的14美元分文未动,也就是说我根本没有花钱,而且回国时还带了很多礼物。

  当时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一件事,就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对彼此的巨大兴趣,而且这种兴趣非常真诚。第二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是我看到中国已经展现出惊人的雄心壮志。当中国人向我们展示空荡荡的村庄,说再过两三年这里将崛起一座城市时,许多人都不相信,但事情真的发生了。相信自己的梦想,这也很重要,而中国人相信他们的梦想。第三件让我印象深刻并且至今难以忘记的事情是,中国人真的非常热爱他们的历史。他们并不都非常了解历史,但他们珍爱历史并愿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进一步融入全球进程

  《参考消息》:根据您的观察,近十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和自身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马斯洛夫:首先,我注意到中国人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这比仅仅是政治或经济变化要重要得多。中国人开始思考世界进程,还开始思考如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西方公众展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理念。中国开始选择合适的语言与世界进行交流。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关心国家的整体发展,这与现代美国人、英国人和欧洲人的心理有很大区别,后者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家,而不是自己的国家。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中国的主要成就是战胜贫困。教育系统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得非常关注现代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实践中的快速应用。中国成功地让大企业为国家服务,设法实现私人和国家利益互利共赢。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整体生活质量,这包括医疗水平提高、电子服务普及、互联网系统发展、通过新技术提供服务推动巨大进步等。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实现这一点,不仅仅归功于技术人员的“天才发明”,还因为国家制定了许多激励措施,例如创建了许多技术开发区。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同样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而另一方面,有人开始更爱它,有人更不爱它了。这是对待任何一个大国的正常态度。中国已成功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国之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仅输出资金,还输出技术。

  中国还成为新议程的发起者。例如,中国已成为推动环境议程的主要国家之一。主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成功地在国际舞台上建立了自己的“宏观经济区域”。

  《参考消息》:您到过中国很多次,对中国的看法是否发生了变化?您认为中国的哪些变化最明显?

  马斯洛夫:如果我们谈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核心,那它几乎没有变化。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价值观核心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中国对世界的整体态度。在我看来,中国人的意识已经变得更加开放。中国明白自己已经融入全球进程。最重要的是,中国真的看到了未来。我不是说未来的精确轮廓,而是说中国对未来充满期待。许多国家例如西方国家,已经失去了发展的速度。说每个法国人、美国人或英国人都梦想着更光明的未来,这是难以想象的。而中国人无比确信,他们的孩子会比父母生活得更好。就像他们的父母比他们的祖父母生活得更好一样。

  始终关注人民福祉增长

  《参考消息》:您如何评价中国过去十年的治国理政实践?

  马斯洛夫:过去十年,反腐败斗争的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对任何级别的任何官员都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这是一场有条不紊的反腐败斗争,不仅限于金钱方面,而且体现在反腐意识上。从国家最高领导到最基层领导,任何官员都必须服从为国家利益服务这一原则。

  另外,中国成功地把最高层的决策落实到了最基层,将国家外部利益和内部利益结合在一起。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一带一路”倡议。它连接起国内东南部和西北地区,并走出国门。正在发展的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连接本国和海外区域。

  《参考消息》:很多人将这十年来中国发展的成就比作“中国奇迹”。您认为中国和中国人民成功的主要秘诀是什么?

  马斯洛夫: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第一,改革的持续性。中国规划了很多东西,而40年来一直没有偏离主线。在这方面,战术图景在不断变化,但在战略上始终如一。第二,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这非常重要,因此人民支持政府举措。政府和人民之间没有明显的分歧。第三,以社会发展、人民利益为导向,它关注人民福祉的增长,而人们感受到了这一点。

  中俄关系内涵更加丰富

  《参考消息》:十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您认为,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国际挑战?该如何应对?

  马斯洛夫: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在经济、政治上获得绝对完整的自主权,创造有利于中国生存的国际条件。近年来,美国一直阻止中国在自身发展模式下采取行动。美国一直在将中国和俄罗斯拖入美国发展模式——即美元主导的经济监管体系、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支付体系等。曾有一段时间,这种模式对中国有利,中国通过与美国和所有国际机制的合作而获得发展。不过,一旦中国决定部分独立行动,例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立即发现某些国家不喜欢看到这种情况。看看美国的对外政策便知。三年来,美国所有的政策都只针对一件事——减缓中国整体的发展速度,不让中国跳出他们曾经设计的模式。

  中国正在更广泛地进入世界。中国积极发展与许多处境困难或条件不便的国家的关系,比如太平洋岛国、东南亚国家、中亚国家等。中国正试图让世界回归到互动交往的常态。同时,中国尽量不干涉不同国家的政治趋势。也就是说,中国不会强加任何政治理念。

  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在发生变化。正如我们现在从中国决策中看到的那样,中国的许多规划都着眼于未来15年至20年的国际形势发展。现在变化已经加速,中国必须迅速做出高质量的决定。这是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归根结底,中国的国际关系正在重建。

  《参考消息》:您如何评价过去十年中俄关系的发展?

  马斯洛夫:首先,俄中关系的确发生了质变。以前我们更看重扩大双边贸易,所以我们用数字来衡量成功,但这不是很正确的,因为中国与美国和西欧的贸易额要多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关系更好。这说明经济数据并不总能体现关系的质量。过去十年,中俄关系变得非常具有建设性,因为关系非常多元。除了贸易,我们在国际关系互动和对国际关系的评价上有效合作。尤其是俄罗斯与中国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包括国家的价值观、可持续外交政策的价值观、传统价值观、家庭价值观等。共同的价值观是一项远比贸易额重要得多的成就。

  我们也改变了贸易质量。如果说以前我们主要通过石油和天然气进行贸易,那么如今俄中在食品(农产品)贸易领域进行合作,在设备和技术贸易领域也积极合作。中国公司到俄罗斯投资建厂。俄中开始在科技领域开展合作。我本人是与俄中科技合作相关的多个政府间委员会的成员。以往我们指出了科技合作的必要性,但进展甚微。而现在双方在核技术、空间技术、建立联合实验室等领域进行合作。

  需要了解“活生生的中国”

  《参考消息》:您写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文章。从2008年起,您主持《东方锦匣》广播节目,向俄罗斯民众介绍中国。对许多人来说,《东方锦匣》已成为俄罗斯人了解中国的窗口。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做这些工作的初衷是什么?

  马斯洛夫:俄中关系新阶段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俄罗斯人对中国知之甚少。或许他们知道一些大体信息和中国发展的大致形势,但并不了解一个“活生生的中国”。他们在生活中很难遇到真实存在的中国人。《东方锦匣》广播节目于2008年开播,主要任务是介绍中国和中国人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看法。这让俄罗斯人可以通过中国的眼光看待很多问题。现在这个节目在收听排名榜位列第一。这表明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兴趣是巨大的。

  第二个任务是要表明,世界上对中国的研究确实是一门完整的科学,业余爱好者很难窥其门道。也就是说,必须从科学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好恶的角度来看待中国。这就是我最初的目标。

  《参考消息》:如果有人问您“中国是什么?”,您会如何回答?

  马斯洛夫:首先,中国是极为多样化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必须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理解它。第二,我们并不总能向中国学习到什么,因为中国拥有自己的传统,但我们应该始终努力理解中国发展的逻辑,而不是试图强加自己的成见。一定要多看中国文学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作品。为了与中国交流,你需要很好地理解它,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这样想而不是那样想。(参考消息网)

推荐阅读

更多>

火爆游戏

更多>